單含孔”及 “多含孔”單音吹奏法之研究 – 劉俊雲


作者: 劉俊雲

對吹奏半音階口琴者來說, 一個好的口琴手應熟練地掌握這兩种吹奏技術.按樂曲之雖要而用之..有時要兩者互用.至於何者為佳,口琴界各持巳見,至今未有定論.可說是百花齋放.這是半音階口琴吸引人原因之一.主要分岐在於他們的音樂風格(musical styles)(古典,藍調,爵士等).亦按照個人的吹奏習慣.而定..有人說既然半音階口琴不是像複音口琴用來 ‘打音” 的, 用 “單含孔” 吹單音不是更直當.?毫無疑問“單含孔”單音吹奏法對初學者來說是比“多含孔”單音吹奏法在技術上較容易掌握,些.音會吹準一些. 吹錯音,雜音,漏風,不夠氣等的情況較少.口琴大師如 Larry Adler, 劉牧, 馮安等是採用單含孔單音吹奏法. John Sabastian, Franz Chmel 是用多含孔單音吹奏法..他們的技藝,音樂表達力各有千秋,各顯神通,各師各法..不論你用何法去吹單音,主要是如何適當地演 繹 出樂曲 (music interpreta-tion),及這首樂曲作者的精神及原意,.多含孔”單音吹奏法之優點 :1. 音色柔和 –吹奏慢曲時更表現無遺.欲要達到最佳效果,要用適富手形來配合. (手形及其震音研究容後討論 ).2. 雙音及和弦吹奏 –
多含孔利 便 轉 移 吹奏雙音,和弦,分解和弦,八度躍音等技術 .3. 壓音/變音(bending) –
吹奏流行樂曲, 藍調,爵士等的琴手喜愛用此法.他們 認為壓音/變音的音色加上手局音(cupping),會令音色更濃..“單含孔”單音吹奏法之優點 :1. 變化多的音色 –
一個無可爭議性的事實就是口琴比其他吹奏樂器(wind instrument) 勝之處就是變化多的音色..口琴可利用口形,手形及其他技術變化音色來配合樂曲演 繹 雖要..首先要研究“單含孔”單音吹奏法之口形..如 吹 咀 狀 的口 形 可利用雙頰(cheeks)口腔,舌頭,,喉頭之肌肉壓縮空氣而產生音色的變化..用此法因為口腔內之空間 (cavity)較 “多含孔”大,空氣的 壓縮力因而更大., 音色從而產生較多的變化..如吹咀狀的口形亦可以加長(筒狀)或收縮 ,音色亦變化不同..音色的表現在吹奏上佔了最重要的地位.非常同意
劉牧先生的見解 “音色表現是半音階口琴成敗的關鍵; 音色表現不好無論吹奏技術如何靈活,其結果仍是可悲的.( “半音階口琴” (第15章))2 跳音 (staccato) –
首先要研究及比較其他吹奏樂器(wind instruments), 如橫 笛(flute),雙簧管(oboe) 如何吹奏跳音.他們是用舌頭 彈 跳 來 產生跳音.以橫笛為例其跳音有多種,如單跳音, 雙 吐音及三 吐音. 經多年研究,劉牧 先生確定此法用舌頭 彈 跳 來彈出的跳音最能適當地奏出音鐠上寫出的跳音.3. 顫音(trill) –
C調半音諧 口琴十分因難奏出 G及A(簡鐠5及6)的顫音因為是急促的吹吸音關係.用卷舌法可成功地奏出G及A的顫音.個人認為技術是次要因為技術是一個樂器演奏家應俱備的最基本要求,.最重要是如何利用其樂器奏出感人的音樂,娛已娛人.這應是音樂家最終追求的崇尚目標 .劉牧先生說“,音樂是用來感人,不是用來嚇人”. 是肺腑良言也.劉 俊 雲 加拿大溫哥華 10/7/2005 (www.mrharmonica.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