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劉俊雲
曉彤口琴論壇登出一口琴愛好者道出心聲.因看不起口琴原故,決定放棄牠而轉學習其他樂器,如木笛(recorder),手風琴,小提琴. 終覺一事無成,最後重拾吹奏口琴.現心裹覺有一點滿足感. 看過他這段折騰的口琴歷程.我有多少感觸.回想多年前(1950-60年時代),香港半音階口琴界出了位一慧星.他是出身聖馬可中學口琴隊.後進入香港青年會口樂隊為隊員的何其樂. 他技藝不凡,有豐富的音樂感及迷人之音色.台風及表現相當出眾.亦是我當時香港校際音樂比賽之友善對頭人. 人們覺得他作為半音階口琴獨奏家之前程似錦.相信會在世界口琴壇上占一席位.但不知可故他于1964年起放棄口琴轉學雙簧菅(oboe).從此在口琴界消聲匿跡.很多人都替他個人及口琴界可惜.學習樂器中途而廢的人多的是. 在西方,因音樂教育普及,學校要求小學生每個人都要學一件樂器.小學,中學多有樂隊.環境差的學生,只可買木笛吹 (不要輕視木笛. 雖然牠音域比口琴窄得多,音色變化小,但奇怪的事就是“巴洛時期”(Barogue Period)之名作曲家如Vivaldi, Bach, Handel 等作了很多曲給木笛吹.包括奏鳴曲(Sonata)及協奏曲 (Concerto)). 環境好的買單簧菅(clarinet),橫笛(flute)或小提琴等樂器奏.學生畢業後,大多數放棄吹奏.他們放棄吹奏並不是輕視他們之樂器.而是因大學進修,職業,成家室或世 俗煩事等原因而放棄.自從半音階口琴面世後.因為牠構造科學化,作為一件獨奏奏器的條件不比傳統樂器差,什至在音域上,音色上比一些優勝. 經過80多年,先知的口琴家如 Larry Adler, John Sabastian 己利用牠作為一件音樂廳(Concert Instrument ) 樂器演奏.演奏曲目包括小提琴,橫笛,單,雙簧菅的曲.其演出效果不失原曲之美,有時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Larry Adler 說過,半音階口琴之美在于豐富感情的表達. 他們的表現己得到一些頑固及保守的音樂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等對這件樂器另眼相看.當時譽滿樂壇之英國作曲家,旺.威廉氏 (Vaughan Williams) 聽過 Larry Adler 演奏後決定作一首曲獻給他.曲名是用弦樂隊及鋼琴伴奏的“口琴浪漫曲”(Romance for Harmonica for String and piano forte). 這首曲之首演是在倫敦並由威廉氏本人親自指揮, Larry Adler 獨奏. 這件事當時轟動世界樂壇.並對半音階口琴作為一件獨奏樂器之定位無可置疑.期後開明的名作曲家如 Enesco, Arthur Benjamin, Malcolm Arnold,, Darius Milhaud 等亦為半音階口琴作曲. 曲目 包括菅弦樂隊伴奏的協奏曲 (Concerto). 我可以大膽地說, 假如半音階口琴在各古典,浪漫派作曲家在生前己存在,他們一定會作曲給予牠.個人來說我對口琴之熱愛逐年增進.從未有輕視及自卑之心態.反而慶幸選擇了牠.對牠有自豪感 .牠給我之樂趣是無窮無盡.半音階口琴可說是未經雕琢的鑽石.牠作為獨奏樂器之前途無限.應珍惜及專重牠. 願與各同道人共勉之.劉俊雲 27/1/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