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音樂藝術與收藏

文章轉載自太平洋金槍魚博客: http://hi.baidu.com/xiaopeihong

口琴,曾是我中學時代喜歡的樂器。如今,人到中年,欣賞口琴演奏的興趣不減。口琴音樂的CD和磁帶我常常選擇購買,是我影音光碟的收集品種。在家中兼顧AV和Hi-Fi的音響環境里欣賞口琴藝朮,也是一種享受和樂趣。

口琴的源起和發展

口琴譯稱哈莫尼卡(Harmonica),帶有和諧的意思,確切的發明時間眾說紛紜,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口琴的起源應追溯到中國古代樂器笙流傳至歐洲與古羅馬的笙相結合,再經歐洲的制造者、愛好者改進研究形成雛形。由路德維格·布施曼(Ludwig Buschman)于1821年發明的第一只雛形口琴迄今已有180年的曆史。1857年德國的一位鐘表匠瑪蒂埃斯·霍萊(M·Homner)在家鄉特羅辛根(TWrossingen)創辦了世界第一家口琴制造廠,從當初年產500只發展到今天年產1000萬只,几乎壟斷了世界上所有高級口琴產銷量的 70%以上。一只制作精細的12孔半音階口琴,K金的蓋板,發音度極好的銀鉑簧片,售價1200馬克,相當于一架普通立式鋼琴的價格。

口琴從誕生之日起就以獨特的韻味和丰富的藝朮表現顯示了它無限的生命力。它不僅可以用作獨奏、重奏、合奏,還能與其它樂器如手風琴、小提琴、鋼琴、管樂器、弦樂器、輕音樂隊及各種民族樂器組成重奏、合奏和協奏。一百多年來,口琴已成為人們喜聞樂見和使用最廣泛的小樂器。人們從優美、抒情、明快、獨特的口琴音樂旋律中得到美的享受。

20世紀初在歐洲、美國和日本,口琴的吹奏技朮還局限于單音和三、五度的和聲。20年后歐洲掀起的口琴熱使口琴吹奏技巧迅速提高。1922年在世界口琴之都——德國特羅辛根舉行的口琴演奏比賽、第一次以大型口琴樂隊的形式演奏了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和韋伯的《自由射手》序曲等。

1937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破例邀請美國口琴大師拉利·艾德勒(LarryAdler,1914-2001)同游蒙地卡羅被傳為口琴音樂的佳話。英國作曲評論家沃爾頓說:20世紀的兩位音樂天才,一位是小提琴家梅紐因,一位是口琴家艾德勒。音樂家對口琴音樂的青睞,足以證明其藝朮魅力。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自傳中寫道:“還在我孩提時代,我就喜歡這個奇妙有魅力的小樂器,我曾用它吹奏母親教我的歌。應該毫不夸張地說,我的音樂心屝是被口琴打開的”

口琴傳入亞洲特別是日本,被廣泛應用和不斷提高,愛好者眾多,表演和比賽也十分活躍。1984年來我國訪問演出的“全日本口琴聯盟”,水平堪稱一流,多次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著名的口琴演奏家佐騰秀郎、福島常雄數年悉心研究大調音階口琴,并在此基礎上發明了小調音階口琴,使復音口琴的演奏拓寬了樂曲范圍。日本制造的各類高質量口琴能與德國“霍萊”相媲美。

東南亞各國和香港地區几十年來由于口琴愛好者的熱心倡導,發展很快,著名的演奏家有馬來西亞的張雅誥,新加坡的游宏釗兄弟,香港的梁日昭等。香港的 YMCA和曉彤口琴樂團,演奏編制完全效仿交響樂隊的組織形式,除口琴聲部外,還充分利用弦樂器、電聲樂器和打擊樂器來丰富口琴音樂的表現力,力求達到最佳音響效果。

口琴的技朮與演奏

隨着口琴制造技朮的發展和口琴演奏藝朮的日臻完美,口琴音樂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局面:吹奏技巧從流行的“小提琴、曼陀鈴奏法”、“分解和弦奏法”到相繼出現的“和弦奏法”、“爵士卡爾奏法”等特色奏法,樂曲的表現力有了新的發展;口琴曲目的擴展從大型序曲、組曲、協奏曲到經過精選有難度的重奏曲及小品等。如:大型口琴樂曲有R·威廉斯的(F大調口琴浪漫曲)、L·伯納特的《降A調口琴協奏曲》、巴赫的《降E大調奏鳴曲》和薩拉薩蒂的《安達露西亞浪漫曲》,中國作曲家屈文中的《帕米爾隨想曲》,陳劍晨改編的口琴、板胡協奏曲《勝利鼓》等都很膾炙人口。

口琴演奏的CD和磁帶在音像書店品種不多,但銷路卻很不錯。如美國青年口琴家邦菲利奧的《黑口琴》、《白口琴》、《藍口琴》以及法國青年口琴家E·加登的《玩笑》等專輯。由此看來,口琴的獨特韻味和藝朮魅力頗受發燒友的喜愛。

口琴藝朮的發展推動了世界各國的音樂交流,著名的美籍華裔口琴家徐德明、黃青白分別擅長演奏中國風格的樂曲和把世界各國不同風格的音樂融化在演奏中,不僅把中華民族的音樂傳統介紹給世界,還把異域音樂的美妙結合帶給了我國人民。風靡美國的保羅·巴倫與丁·麥雷特口琴重奏團是口琴和流行音樂的完美結合。被譽為天才口琴大師的還有葡萄牙的卡·門德斯、奧地利的拉·柯切恩、法國的E·加登,他們是講究配器藝朮和音響效果的新潮代表,以細致精湛的演奏使人驚嘆。如加登用口琴錄制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和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就使人感到無可挑剔。1993年新加坡口琴家游宏仁與美籍華裔口琴家徐德明先后錄制的口琴協奏曲《梁祝》,以半音階口琴替代小提琴演奏,其精湛的水平,已達到“異器”而同工。如此有難度的中國當代經典呈現世界樂壇,可謂口琴藝朮的突破。

口琴音樂在中國的推廣

中國的口琴音樂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據說一位“庚子賠款”時留日公費生回國時帶了一只口琴。當時還有一位從香港來上海演出的美國海京伯馬戲團樂隊小號兼吹口琴的樂師名叫E·查利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時報紙把口琴稱作“口笛”和“哨琴”。20年代后期上海出現口琴音樂的小團體,活躍的有黃涵秋,王慶勛等早期演奏家。此后,口琴前輩石人望、陳劍晨、鮑明珊先后創建了口琴會,為口琴音樂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著名指揮家黃貽鈞、作曲家丁善德、音樂家呂驥,歌唱家胡曉平以及原文化部長周巍峙等都曾是口琴愛好者。黃貽鈞在自述時曾說:“我在青年時代也是演奏口琴的,它是我接受西洋音樂的一個渠道,應該說口琴是引導我進入音樂殿堂的啟蒙老師……”

中國口琴音樂的進步值得一提,1987年在英國旅游勝地澤西島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口琴錦標賽”,參賽國27個,選手達300人,首次參賽的我國青年選手季申、何家義、徐成剛均獲“特別榮譽獎”,國際口琴界為之矚目,英國BBC電台還以《迷人的技藝、成功的遠征》為題作了激動人心的報道。1989年在德國特羅辛根舉行了“第二屆世界口琴錦標賽”。中國青年口琴家何家義獲得全音階口琴獨奏二等獎,再次顯示了中國口琴音樂的潛力。1990年以色列新興城市比爾謝巴舉辦國際口琴聯歡節,何家義不負眾望,以精湛的技藝榮獲唯一的一等獎。英國《周末郵報》評論道:“……要欣賞何的演奏技藝必須親耳聽到才能信服,他的快速演奏技巧簡直像一只發狂的倉鼠,這是最卓越的表現之一”。

在北京,有一位口琴收藏家李蚊,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畢業于北大法律系,亦是北京東方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音協口琴會會員。1996年春,北京智華寺舉辦了《李蚊中外口琴收藏展》,這是從李蚊收藏的數千只口琴中精選出來的,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小的口琴,亦有廉價和價值几十萬元的14K金口琴,既有普通練習口琴、高級演奏口琴,亦有按鍵式口風琴,亦有大、小調12只全套復音口琴……。李蚊藏品中的國外口琴精品,是他以美國SPAN國際口琴會會員的特殊身份收集、購買的。據悉,李蚊除收藏口琴及相關圖書、資料外,還准備向口琴音像制品的收藏方面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