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吹奏法

文章轉載自太平洋金槍魚博客: http://hi.baidu.com/xiaopeihong

先要看你需要什么樣的口琴,口琴分普通口琴和回聲口琴,有16孔、21孔和24孔之分,以及重音、中音、低重音、最低音和半音階口琴之分。建議您使用24孔或21孔的口琴做為入門琴,其它的16孔等口琴,在學習上,可能會有一些障礙。 吹口琴的准備工作

  1. 潤滑
  2. 握法
  3. 簧片吹開
  4. 換氣、呼吸
  5. 氣的控制 ( 長音、短音 )
  • 吹完記得輕輕甩甩 風乾再放回盒子裏

2.換口琴需注意的几點 :

  1. 聲未到 眼先到

聲未到 心先到

( 最好的方法是把譜背下來 靠感覺吹! )

  1. 注意手握口琴的「手勢」

可以自己調整 但總要避免上下兩把口琴相距太遠 而來不及換口琴

同時 也要能使上下兩把口琴平貼著 不致互相敲擊而發出聲響!

  1. 換口琴要圓順 ( 氣要連貫 )

不要有音突然爆出來 ( 換音時不要突然變大聲 or 變小聲 )

  1. 注意音色的純正 ( 不要有雜音 )

建議 : 不必用到「鏘」時 若要求音色純正

最好試著把嘴巴縮小成O字形

兩邊嘴角稍微用點力 嘴唇有一點繃緊的感覺

  1. 快速換口琴時 除了應注意 (4) 之外 還有兩點須注意

a. 用「記位置」的方法

即在何時該換何音 把位置順序記下來

吹的時候靠「位置感」來換口琴

b. 換口琴最好用「滑」的

嘴唇平貼在兩把口琴上 ( 注意 嘴唇稍微用點力 )

  1. 換口琴時要注意速度、節拍的正確

不可因換口琴而拖了拍子

( 每小節的第一個音加重 可幫助你掌握拍子 )

  1. 吹口琴時要注意面部表情的平和優雅!

口琴比較容易學習。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就能自學成功。

買一把重音口琴,先按照上面得說明書,把中音部分的1、2、3、4、5、6、7、吹出來,1、3、5、是吹氣,其他音是吸氣。到能把這几個中音倒順都能吹穩之后,再開始向低音合高音部分一個個擴展,同時,開始學習吹簡單的曲子,如《東方紅》之類的。這樣堅持每天練習一兩個小時,一個月就有成效了 1.要有良好的樂感,達到只要會唱的曲子就能吹出來。

2.要學習技巧,書店里有學習口琴的書買一本,練一下。

3.氣息的運用,學會吸氣和呼氣,口鼻能夠同時吸氣和呼氣。這點很重要。

4.至少你要會是簡譜.

在這里一句兩句也說不完,你還是買本書自己慢慢看吧。

補充一下曲譜網站 http://www.myscore.org/

近在學習樂理“調及調的五度循環”過程中,借助了#C/C/B三只大調復音口琴的音階,對深刻理解這一章的內容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并由此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現介紹如下:

一、如果樂理教材使用的是五線譜,而口琴是首調樂器又受135吹、2467吸的限制,如何使二者做到互相適應呢?結論是以固定唱名法讀譜,口琴按固定唱名法吹奏。此法最方便。

二、調的五度循環產生的升號調G、D、A、E、B、#F、#C,使用#C/C大調復音口琴演繹很合適;降號調F、bB、bE、bA、bD、bG、bC,使用C/B大調復音口琴演繹很合適,這樣作與樂理教程很吻合;如果只使用#C/C兩只口琴也是完全可以的,但在演繹降號各調音階時很多音要使用其等音代替,感覺有點亂;而直接使用C/B大調口琴演繹降號各調音階就與樂理書寫很一致了。

三、如果樂理教材使用的是簡譜,那與口琴的135吹、2467吸之間將存在不相適應的問題,如何解決?結論有二:一是維持口琴的135吹、2467吸的特點,將不同調號簡譜一律改為C調音階,通過改寫簡譜后其效果與讀五線譜效果一樣;二是簡譜音階不動,通過變更口琴的1234567的位置和吹吸規律,即吹啥調即以啥調的主音作“1”如吹G大調,即以C大調的“5”作G大調的“1”其他調以次類推。

四、上述三種情況:讀五線譜最方便,但要先熟悉五線譜,作為一般口琴愛好者可以去掌握。改簡譜雖說適應了口琴但也顯得亂,同時勞動量也很大且不方便。變更口琴吹吸規律和1234567位置雖較復雜,但很實用。

五、筆者單就學習樂理而言釆用的是第一種讀五線譜,但就日常實用而言正在練習第三種也就是要口琴去適用簡譜,因為我們日常看到的絕大多歌曲還是簡譜。經過一段的摸索筆者發現使用#C/C/B三只大調口琴演繹14個升降號調,只要掌握六種變音吹奏音階(相當其它樂器所說的指法)就可以勝任。這六種吹奏音階分別是F(#F)、A(bA)、E(bE)、G(bG)、B(bB)、D(#C)其中F與括號(#F)相同,其它也一樣。

另外還衍生出使用#C/C大調口琴演繹G、A、D、E、的吹奏音階,在完全照搬到C/B大調口琴上可以產生低半音的新調。即,“F調”衍生E、“G調”衍生#F、“A調”衍生#G、“D調”衍生#C、“E調”衍生#D、“B調”衍生bB。

六、這樣看來我們手中本來就有#C/C/B三只大調復音口琴只要再適應了F、A、E、G、bB、D的吹奏音階其它音階通過等音調,衍生調就可以完全解決。當然剛開始變更吹慣了的口琴音階和吹吸規律是會很不習慣的,這就要做到口中有音階心中無音階(即音階無固定心隨音程走)。

七、可能會有人說:是啥調樂曲就用啥調的口琴好了,再不就換一只半音階口琴。我的感覺正是這樣的麻煩才使我對調及調的五度循環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也在復音口琴上得到了更大的樂趣。

關于多孔單音吹奏法練習時的注意事項:多孔單音吹奏法這種口琴技巧,在復音口琴中應用的較多,但是這種口琴技巧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比較有難度的,我的建議是初學者先把單孔單音練好,增強一下自信心,然后循序漸進的練習多孔單音。

首先,多孔單音一般是要含住七孔左右,在練習時先把口型掌握好,也就是感覺含住七個孔的口型的感覺,要張到多大的程度,含好后用舌頭檢查一下口腔內的琴孔是否是七個孔,OK,這步走好,接下來就是要用舌頭緊貼口腔的左邊,右邊留出一個孔的距離,然后吹一下,聽一聽是否是一個孔在發音,要是不確定的話,可以在用單孔吹奏法做一下對比,然后就是不斷的練習,把每一個音階都做好,要求做出純淨的單音,注音在吹音階時舌頭的位置一定不要變,口型也是一樣。好了,相信當你以上要求都做的很好時,你的多孔單音就已經做的很好了,記住不斷的聯系是吹好口琴的最佳途徑。當你練好這種技巧時,就可以放心的練習更難的技巧了,多孔單音是學習復音口琴必須掌握的一步,也是學習更難的技巧的基礎

一、基本樂理對顫音的定義:

顫音是由主要音和它上方鄰音快速、均勻交替出現而成。其標記是“tr”和“tr~~~”。曲線下包括許多音時表示這些音都要用顫音演奏。顫音記號上方的變化音記號,表示上方音鄰音的升高或降低。顫音的演奏大都由主要音開始主要音結束。但由于作品作家風格的不同,也有由其它音開始或結束的。

如:記譜tr~~~ 奏法1212 1212 1212 12171 注:最后一組是5連音7是低音。

1 – ≡≡ ≡≡ ≡≡ ≡≡≡

–摘自《基本樂理》李重光 編著

二、口琴人用復音口琴演奏顫音的處理方法:

按照基本樂理對顫音的定義,眾多口琴教材的處理方法大同小異。

1、顫音是屬于裝飾音的一種。吹的時候主音和主音以上的鄰音互相急速地吹奏出來。它的記號是用一個“tr”或“tr~~~”來標明的。

如:記譜tr~~~ 奏法1212 1212 1212 1212

1 – ≡≡ ≡≡ ≡≡ ≡≡

記譜tr~~~ 奏法2323 2323 2323 2323

2 – ≡≡ ≡≡ ≡≡ ≡≡

由于口琴是根據一吹一吸的原則搆造成的,這種吹法在口琴上除了“6”的顫音可以順利的吹成67676767外,其它的各音因為有吹吸關系,因此很難吹奏的這么快。所以顫音在口琴上一般都把它吹成:1313 1313 1313 1313 ,2424 2424 2424 2424

≡≡ ≡≡ ≡≡ ≡≡ ≡≡ ≡≡ ≡≡ ≡≡ 。這樣就很順利吹奏了。

–摘自《口琴吹奏法》陳劍晨 編著

2、顫音奏法的記號是“tr”或“tr~~~”,

比如“5”音應該奏成 5656 5656

≡≡ ≡≡ 但由于口琴有吹吸關系“5”是吹音,“6”是吸音,兩個音要很快地連起來吹奏比較難,所以在吹奏“5”顫音時,一般都把它吹成51515151。

如:記譜tr 奏法1313 1313 記譜tr 奏法2424 2424

1 ≡≡ ≡≡ 2 ≡≡ ≡≡只有“6”音可以奏成6767676767,才合乎顫音的正式奏法。

–摘自《口琴考級曲集》陳劍晨 陳宜男 編著

3、顫音奏法是主音與其上方鄰音均勻、急速地交替奏出。時值等于原音符時值。時值長的記為“tr~~~”,時值短的記為“tr”。

如:記譜tr~~~ 奏法5656 5656 5656 56565注:注:最后一組是5連音。

5 – ≡≡ ≡≡ ≡≡ ≡≡

tr 5656 56565

5 ≡≡ ≡≡ 吹奏時應迅速將口琴左右推動,便能奏出顫音效果。由于口琴音結排列特點,有的音不可能很快的奏出,因此,為求快速,可將其就近處理。

如:記譜tr 奏法1313 1313 都是吹音。

1 ≡≡ ≡≡

如:記譜tr 奏法2424 2424 都是吸音。

2 ≡≡ ≡≡

–摘自《口琴名師指點》周張慶 周張耀 編著

三、復音口琴演奏顫音的實踐過程:

用復音口琴演奏顫音要經曆一個由初級到高級的漸進過程。

1、初級顫音(黃石口琴網稱,單向顫音)特點是同吹或同吸。

初級顫音對初學者來說有兩個難點,一是不容易在快速推拉演奏中,准確無誤得將兩音平均奏出;二是在快速、均勻演奏顫音的同時根據樂曲節奏加入低音伴奏。要掌握這兩點只有反復練習。

2、高級顫音(黃石口琴網稱,雙向顫音)特點必須是一吹一吸。這是完全符合樂理要求的標准顫音。

高級顫音有兩種吹法:第一種也就是最常用的方法,即以腹部力量來控制口琴得一吹一吸,我們稱它為腹顫音。這種腹顫音不下大力氣是很難練好的;第二種方法就好練的多了,我們稱它為漱口式顫音,它的方法就像漱口一樣,氣只在口腔中吹吸而沒有進入氣管與肺部,如此就可以很快速的吹吸。這種方法可很快練成,也不會費氣,但吹出的音會有虛弱不實的感覺,無法與腹顫音那種充實的感覺相比。

3、借助輔助口琴實現同吹同吸顫音的演奏。具體如下:各調口琴的“6”音的顫音本身就規范,不必在考慮,直接演奏就可以。

各調口琴的“5”音 的顫音,不吹原來手持口琴的“5”與”6“,而是另找一把比正在吹的口琴調子低一個全音的調子的口琴來奏“6”與“7“,就相當你所吹口琴的“5”與“6”,效果很好。

各調口琴“1”、“2”、“4”音的顫音,是找一把比正在使用的口琴高一個全音的口琴來,用吹奏半音階奏法的持琴法,與正在使用的手持口琴交替演奏。例如所持口琴是G調,就另找一把A調的口琴來,同樣吹各調的“1”,就變成“1”與“2”的交互顫音。“2”、“4”的奏法同理。

各調口琴“3”、“7音的顫音,就是找一把比正在使用的口琴高半音的口琴,同樣用吹半音階奏法的持琴法,與正在使用的手持口琴交替演奏。例如正在使用F調口琴,就另找一把#F調的口琴來,同樣吹各調的“3”,就變成“3‘與”4“的交互顫音。同理奏“7”的顫音。

以上方法第一種最方便,第二種也不難,但第三、第四就有一定難度了,如果操作不熟練會反受其累。

注:以上所講均以大調復音口琴為准。

復音大家學欄目進行到多孔含法練習的時候,很多同學遇到了一點困難。多孔含法對于復音口琴演奏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技巧,也可以說是練習復音口琴的一個“ 坎”。前段時間一直忙于工作,也沒有認真靜下心來回答同學們的問題。為了配合《復音考級大家學》欄目的課程,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對練習多孔含法這一技巧的經驗和體會。

首先要說的是多孔含法在很多教材上稱之為“新式單音奏法”、“實用單音奏法”,把單孔含法稱之為“老式單音”“簡便單音”。我個人多次強調過,我十分不贊成這種稱呼,兩種含法都很實用,都有各自的優點和表現力,對初學者來說不可偏費。在這兩種含法中,單孔含法入門相對容易一些,多孔相對難一些,所以今天就開個新貼討論一下多孔含法練習方面的問題。

剛開始練習是會很別扭很別扭(注意我用了兩個很別扭),給初學者以下建議供參考:

1、嘴型

嘴半張開,嘴唇往里收一點,嘴角往兩邊扯。對着鏡子看一下,是兩腮的肌肉將嘴角拉開,(老仙對着鏡子照了一下,居然發現嘴有點歪,不過比央視主持人高博還好點),如果你練習單孔含法已經很久了,現在練多孔可能要麻煩一些,因為含單孔是嘴唇有圓和窄的趨向,而含多孔則是扁和寬的趨向。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含琴要“寬”不要“深”。當你把琴放進嘴里的時候,嘴唇是往牙的方向收進來一些的,而不是往外伸出去的,當你含到七孔或九孔的時候,你甚至能感到冰涼的琴格貼在了你的臉上(希望不會是因為老仙的臉蛋比較胖才有這種感覺的)。

如果你按我說的去做了,說明你已經掌握了正確的嘴型。試一下,你現在保持嘴型不要動,體會一下兩腮的肌肉有沒一點酸酸的感覺?什么,沒有?那還是沒找到正確的嘴型,來來來,和我一起做做面部保健操:“半張嘴,牙不動,拉嘴角,收嘴唇,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現在有感覺了?那好,我們就接着往下講。

2、舌頭的位置

當你已經領會了我前面說過的嘴型,現在輪到舌頭出場了,舌頭在復音口琴演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先別問我到底是什么用處,也別問我以后怎么用,先讓它出來干活)。讓舌頭從后台慢慢來到前台,舌尖往左靠,對着鏡子看一下,把舌尖放在嘴唇左半邊的中間位置(注意不是最左邊的嘴角),然后把琴送進嘴里,試着吹一口長長的氣,這時候可能會有兩三個音同時響起來,嘗試着調整舌頭的位置,或者稍稍收一點嘴角,直到只剩右嘴角發出一個清晰的單音為止。你做到了嗎?做到了!那好,別急,還沒有完成。你保持姿式別動,尤其舌頭不要動,再長長地吸一口氣,聽聽發出了几個音,如果也是一個清晰的單音,嗯,這才算完成了這一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